隨著開發與污染變多,魚兒魚兒水中游的場景,已經越來越難見到,想看看魚,一定要跋山涉水嗎?住家附近,會不會就藏著魚兒的小秘密?
波光粼粼,樹影搖曳,清風在湖畔吹起。這是宜蘭縣面積最大的天然湖泊,龍潭湖。 水從地底持續不斷湧出,帶動了農業上的富饒,也餵養著生態上的美好。
靜謐卻不孤寂,龍潭湖有個當地人才知道的小秘密。任何生命在生產時刻,都是最脆弱的,住在龍潭湖的圓吻鯝魚,在每年清明節到端午節之間,得要離開湖泊,上溯湖畔的野溪,尋覓適合的小水塘產卵,這時候想抓魚,絕對輕而易舉,因而圓吻鯝魚又叫做憨仔魚。
圓吻鯝魚只生活在北台灣的淡水河與宜蘭水域,1990年被認定絕跡,後來在龍潭湖找到穩定族群,從此成為居民的寶貝,現在想趁機抓魚,是沒機會了。沿著龍潭湖,牠們會上溯四條野溪,其中一條因為發生崩塌,居民於是申請了水保局經費,自行設計,打造人工產房,並且在鯝魚產卵時,守在一旁護魚。
一個多月前弄好的魚道,長出了綠意,不只是鯝魚的產房,也是其他生物的休憩小站。不知道鯝魚會不會再上來產卵,龍潭村長李志文決定端午之後再動手調整,還要展開湖域的生態調查、復育田蚌,夢想這裡能變成護魚的大自然教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