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8月底,輕度颱風康芮外圍環流,帶著豐沛水氣,掃過台灣西部,台中以南各縣市,都傳出淹水災情。為了讓八年前通過的易淹水地區治理計畫可以繼續未完成的整治,行政院很快地在11月,提出「流域綜合治理特別條例草案」,要編列「六年六百億」特別預算治水,即將通過立法院審查,引爆環保團體的擔憂…
根據國科會歷年統計,全台灣易淹水地區約1150平方公里。為解決水患,民國94年,立法院以特別預算方式,一次編列八年1160億的治水預算,由中央出錢協助地方政府,整治縣管河川及排水系統。八年的治水計畫即將在今年到期,成效究竟如何?
水利署指出,經過八年治水,淹水面積已經減少,現在會淹水的,都是還沒整治的地區,但是在地環保團體卻不這麼認為,他們指出,河川整治的結果,其實是把淹水地區轉移。
雲林環保人士廖冠貿指出,雲林虎尾、土庫市區,今年淹水嚴重,一方面是因為上游溪流整治,河道被限縮,水流快速往虎尾溪匯流;另一方面,河川地長久被佔耕,河床淤積也是一大原因。
區域排水不良也是市區淹水的原因。以雲林縣斗六市這條農田水利會管轄的排水溝為例,短短一公里的河道,一下寬一下窄,完全沒有整體考量。廖冠貿感嘆,這條排水溝其實就是台灣治水的縮影。雖然中央一再宣稱總合治水,是以流域治理的方式做整體規劃,實際執行的結果,卻還是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。
治水不當反而造災,台中環保人士張豐年醫師指出,以台中中興大排為例,堤防加高之後,內水無法排出,今年蘇力颱風造成市區淹水不退,最後只好把堤防打破,讓內水排到河川,才解決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