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曆春節過後,是彰化大城的小麥收割季。三年前,大城農民開始在冬季休耕期間,用友善農法種植小麥,如今面積已達到兩百公頃,是全台之冠。台灣少見的麥田風光,成為新興的觀光景點…
風頭水尾的彰化沿海地區,一向被認為不適合耕作,耐旱的小麥,卻十分適合這裡的環境。五十年前,大城曾經是小麥產地。現在他們除了復耕小麥,也開發出小麥飯、小麥手工皂、爆麥香等加工品。走進潭墘村,好幾戶社區媽媽家中廚房,都忙著製作爆麥香,成為村子裡最新的家庭副業。
潭墘村居民三年來努力社區營造,並打造在地經濟,但村子北方,一片二十五公頃的台糖地,卻傳出要開發產業園區,讓他們十分憂心。
2011年,總統馬英九宣布國光石化不在彰化開發之後,為了回應部分地方人士對於地方發展的渴望,拋出經濟振興方案的大餅,國發會規劃了包括交通建設、農村再生、風力發電、生態旅遊等十幾項計畫,預計四年內要在大城投資一百億。可望解決當地就業問題的產業園區,也是其中一環。
2014年,產業園區進入二階環評,今年2月11日,環保署舉行二階環評的範疇界定會議,居民特地北上,表達希望園區不要開發的心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