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南官田是菱角生產地,也是台灣水雉最重要的棲地,菱農老化、慣行用藥,讓水雉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,有一群人為官田想出了新辦法…
秋天是官田最熱鬧的季節。九月到十一月,是二角菱的產季,常能見到採菱人跪在田裡。老農準備收成,其實他們辛勤工作的成果不只作物,還有水雉的生存。
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的道理,在水雉身上也能看到。牠們兩端尖細,身體飽滿,尾羽優美修長,線條就像個菱角,牠們不吃菱角,但喜歡住在菱角田,修長的腳趾,即使踩上浮葉也能來去自如。五月是水雉最美的時候,公母鳥會換上漂亮的繁殖羽,當天氣轉涼,牠們會改穿樸質棕色外衣,準備過冬。
原本全台灣平原溼地都有水雉,但開發與污染使得棲地減少,一度剩下不到五十隻,1989年被農委會指定為第二級珍貴稀有的保育類,官田,成了最後堡壘。
從前菱農會撿水雉蛋來加菜,1998年政府推動菱農獎勵辦法,只要田裡的水雉寶寶順利孵化,菱農就能領到獎金。通報的巢數越來越多,從1998年的4巢,增加到2014年的414巢,發放了1323萬8000元的獎金。
另外,因為高鐵通過水雉棲息熱點葫蘆埤,2000年以棲地補償概念,由中華鳥會、台南鳥會、溼盟、台南市府、林務局、高鐵公司聯合打造水雉復育區,將十五公頃的蔗田改造為人工溼地,吸引水雉來棲息,隨著水雉與築巢量逐年增加,2007年從復育轉型為水雉生態教育園區,保育與環境教育同時進行。2015年,園區列入國家級重要溼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