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的國旗,飄揚在英國中學的操場上,早上7點鐘,英國漢普郡的博航特學校,展開第一天的全新教學制度。接下來整個月,50位九年級學生,將會由5位中國老師全面接管他們的課程。博杭特校長尼爾史陀格說:「中國學生未來將會是我們孩子在職場上的競爭對手。中國正形成某種優勢,我們希望搞清楚那是什麼,以及能否把它轉用到英國國內的課堂上。」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每三年舉辦一次的「國際學生評估項目」(PISA)測試,上海中學生已經連續兩屆蟬聯閱讀能力、數學及科學的榜首,而英國,這個孕育了牛頓、圖靈等著名數學家的先進國家,卻僅僅獲得了第26名。這個現象引起英國教育界的關切,擔心英國學生正在流失國際競爭力。 2015年3月,英國BBC廣播公司拍攝了一系列三集的紀錄片,邀請了5位中國老師,來到英國博航特綜合中學,教授50位13到14歲之間的九年級學生,進行一個月的「中式學堂」實驗。一個月過後,還要與其他博航特的九年級學生就數學、科學與中文能力進行比試,檢驗中式教育與英式教育的成效。 紀錄片開場,英國的中學生換下學校夾克,穿上中國式校服,接著升旗、做早操、穴道按摩、上課、自習…..,從早上七點開始學校生活,直到晚間七點才結束,整整十二個小時。英國學生遇上中國老師,雙方都對彼此期待的落差感到震驚。英國學生為了中式教育的高標準而掉下眼淚,而中國老師則認為學生程度太差,拖慢教學進度。 然而,不久之後,震驚逐漸轉變為挫折與憤怒。實驗才過了一週,教室裡已經因為文化差異,而掀起了一場大戰。有學生偷渡熱水壺到教室裡泡茶聊天,自習課時間,大半的學生都叛逃離開了教室……種種課堂亂象,驚動了校長與訓導主任。究竟中式學堂能否順利度過這四週的時間?而中國老師的管教與英國學生的反叛,又將互相激盪出怎樣的火花? 這是一個戰場,是中國老師與英國學生的大鬥法、是中式學堂50位學生與其餘博航特九年級生的彼此較量,更是中式教育對上英式教育的對決。不論願不願意,每個人都被放在這個天平上,一起升升降降。誰是輸家?誰是贏家?誰又是裁判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