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方水土,養活一方人,嘉義縣布袋鎮是個沿海鄉鎮,工商業並不發達,年輕人不得不外出打拼,而留在故鄉的青壯年,如何在順應先天風光水土的條件下,尋找未來出路…
農漁鹽三個不同領域,共譜出美好的樂章,在蔡炅樵穿針引線下,把傳統產業整合行銷,推出布袋小旅行。
從嘉義高鐵站搭乘布袋嘴文化協會的九人座廂型車,台自台北、高雄等地的遊客,來到謝鵬程的田間。謝鵬程帶遊客了解他種植的方式,除了米,他還種了黃豆與黑豆各三甲,為了種出安全無毒的作物,他選擇用有機資材來做防治,如此收成才能較有保障,吸引其他農民跟進,希望慢慢恢復這個地區雜糧的種植。
來到洲南鹽場,先用腳感受這片土地。布袋嘴文化協會的劉智縈,帶著遊客走過蒸發池,淺及腳踝的水位,腳下是爛泥巴,隨著腳步移開,黑色泥土在水中翻滾,遊客們小心翼翼的緩緩前行,這塊是試驗區,不做產曬使用。
「曬鹽先曬水,曬水先曬土」,所以鹽田要有非常堅實的土地,讓海水不會滲漏,還要有寬廣的蒸發池,把海水慢慢濃縮成高濃度的鹵水後,才能開始曬鹽,一公升的海水,只產出30公克的鹽。在結晶池,有一塊體驗區,讓遊客了解鹽工曬鹽的辛勞,過去鹽田單純從事生產,如今洲南鹽場從廢曬走向重建,也發展出多元的價值。